女友供職的是一家雜志社,每周,大家都要坐在一起討論選題,激烈的時候,簡直是唇槍舌劍,各不相讓。每當這個時候,大家都會把靶子丟給老大,老大無論對誰說YES,對誰說NO,大家都心服口服。
就算老大的決定很飄忽,沒有確定的理由,大家也都點頭稱是。有些時候,老大不過是肯定了其中一方,那么,大家不會覺得是其中一方得了勝,功,還是要記在老大頭上。
原因無他,關鍵人物在場,誰都得往后撤。
朋友說起辦公室里的極品同事。
一位“85后”,剛入職沒多久,可見了誰都是一副領導派頭。“你好??!”“今天心情不錯??!”“又去腐敗了吧!”那種口氣,那種派頭,還有那種擦身而過的優(yōu)越感,儼然他是領導,你是下屬,他是資深,你是小輩。
他會莫名其妙地出現(xiàn)在一個會上,而這個會基本都是高層參加的。他會莫名其妙地在一個場合發(fā)言,而這個場合是嚴肅為先,根本不適合他跳出來熱鬧。他還會突然很高調,宣布個什么東西,定個什么調子,而這時,其實是領導發(fā)話的時候,小字輩都乖乖坐著當聽眾。
他的舉動著實把大家給雷到了。如果換個有身份有地位的人說這樣的話,做這樣的事倒也罷了,明明一個小字輩,卻像總經理,搞得大家都很崩潰。
這個世界就是如此。很多情況下,一個人說話做事的分寸,跟他所處的地位有關。如果地位夠高,他所提的意見和辦法會被多數(shù)人認同、贊成并執(zhí)行,如果他地位很低,哪怕你所提的意見和辦法是正確的,或者跟地位高的人一模一樣,也很少人會買他的賬,更不用說去執(zhí)行了。這就是“地位效應”。
這就無怪乎,當你頂著一個頭銜說話時,就算沒什么特別的洞見,大家也都趨之若鶩;當你頭上啥也沒有,卻想做主,那就貽笑大方了。
美國心理學家托瑞曾經做過一個實驗:讓飛機場空勤人員(其中有駕駛員、領航員、機槍手)一起討論解決某個問題,每個成員必須首先提出自己的解決辦法,最后把全組同意的辦法記錄下來,發(fā)現(xiàn)絕大多數(shù)成員同意領航員的辦法而很少同意機槍手的。當領航員有正確辦法時,群體會100%%同意,而當機槍手有正確辦法時,群體只有40%%的人同意。
很多剛畢業(yè)的大學生都不明白這個道理。
一位做職業(yè)規(guī)劃的朋友講過一個故事。有一次公司做產品的市場推廣討論,部門經理提及了一個方案,大家都沒什么異議,只有一名畢業(yè)兩年的研究生不識時務,開口就質疑道:“這樣的推廣方案,有沒有理論支持?”弄得大家愕然了好久,都不知道如何應對。
還有一個名校畢業(yè)的研究生,進華為一段時間后,給任正非寫了一封上萬字的“企業(yè)發(fā)展萬言書”,他以為,這樣的出位舉動能夠打動領導,然而,他得到的批示卻是:“假如此人沒有精神病,建議開除”。
覺得不平?職場就是這么殘酷。
千萬別覺得自己比誰都聰明,急不可耐地要在某些事情上挑大梁,這樣只會讓自己迅速被劃到“不靠譜”的行列中,以后想翻身都難。而那些事實上終有所成的人,通常都顯得比較低調。
開會的時候,低調的人不先表態(tài),等領導先發(fā)言定了調子再跟著走;一件事情,有些人就算很有主意也不先亮出來,等到該你這一級說話的時候再表現(xiàn);一個場合,該你出現(xiàn)的時候少了你不行,不該你出現(xiàn)的時候你卻赫然其中,多少讓人覺得不識趣……
沒錯,開口說話之前,先低頭看看你的身份,如果不那么匹配,干脆先不說。不說的時候,沒人注意你沒說,一旦說了,想讓人不注意你都難。該你挑大梁的時候,就算你不想說,大家也都會把你推上前線,不該你高調的時候,你卻跑上去,多少讓人覺得有點兒愣頭青。
Copyright © 2019.YYWZP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